• 期刊首页
  • 期刊简介
  • 专题研究
  • 投稿须知
  •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专题研究

  • 新中国60年青年研究回首
  • 新时期共青团研究
  •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研究
  •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研究
  • 农村青年与青年农民工研...
  • 青少年心理热线

特别专题

  • 新中国60年青年研究回首
  • 新时期共青团研究
  •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研究
  •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研究
  • 农村青年与青年农民工研...
  • 青少年心理热线

组织机构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
  •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
  • 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专题 > 农村青年与青年农民工研究专题 > 正文

推进青年农民工城市化的对策探讨


【摘 要】

推进青年农民工城市化的对策探讨——农村青年与青年农民工研究专题(14)

 

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涌向城市,城市劳动力呈现出无限供给的状态。在2l世纪,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过剩,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所谓民工荒,实质上是“权益荒”,它预示着中国的“人口红利期”行将结束。农民工在上述方方面面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利益诉求能否得到满足,将成为地方经济竞争力的核心。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最终将落脚到中国人的现代化转型。为应对新时期的社会形势,应有步骤地采取一系列更加深入的措施,着力推进青年农民工的城市化。

1.重视对青年农民工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依托企业、社区积极开展对青年农民工的培训

培育劳动力资本,无论对农民工还是对企业,还是对地方政府,都是谋求长远竞争力的最佳手段,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六部委2003年9月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加大了农民工培训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可获得补贴或奖励,培训费用由单位承担、农民工培训工作将列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内容等,以确保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顺利实施。根据各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能力和岗位变换的适应能力,要继续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这一“阳光工程”。尽管如此,目前青年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机会非常有限。主要是因为青年农民工分布较广,且工作时间较长,掌握的信息较为有限,民办的培训机构管理较不规范、收费较高等。因此,有关部门可依托农民工较为集中的社区、企业开展免费职业培训,采用光盘教学、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整合各类资源,组织各类大中专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义教等。同时,也要放开学历教育的有关限制,开办夜校、函授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为青年农民工学历教育创造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在大力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保证青年农民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顺利地实现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2.实现教育公平,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才能为农民工良性的代际阶层转换创造必要的条件

新生代青年农民工生育子女数较少,较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子女入学问题的解决,将为青年农民工提供较好的留城预期,也是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条件。因此,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将成为吸引青年农民工留城的重要砝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应大力落实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加强流入地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容纳能力,消除因户籍问题引起的歧视;取消借读费,统一学费标准,减轻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应鼓励和支持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与政策扶持,满足农民工子女的多层次就学需求。另外,解决学籍问题,逐步允许在居住地办理学籍,建立全国统一的学籍管理系统。最后,要从社会文化、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切入,减少直至消除农民工子女在入学资格与入学过程中的各类歧视。

3.逐步放开户籍的限制

我国户籍制度伴随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生,派生出一系列的问题。青年农民工无法顺利地融入城市,在就业、社会保障与子女教育等方面遭遇的障碍与歧视,无一不与户籍的限制有关。因此,实现青年农民工的城市化,逐步放开户籍的限制,消融由于农业户口与非农户口而形成的城市待遇区别,实现居住地户口登记制度,是大势所趋。2001年3月,公安部出台了相关法规,初步放开了户籍管理制度。不可否认的是,在现阶段,户籍管理仍是我国重要的管理手段,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不可操之过急,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城市的容纳能力,有步骤地将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市市民。

4.大力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方面,一是要加强对城市用人单位的监管,改革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保证农民工的参保率。以养老保障为重点,全面推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建立适合农民工收入水平、就业特点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如缴费费率低,覆盖广,养老金待遇水平总体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高于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工个人终身保险账号,形成全国统一的信息化网络,政府投入按人头定额补助,计入农民工养老账户,在管理和运作方面,既要适应农民工全国流动,又要方便企业和农民工办理参保缴费手续。鼓励农民工中断工作期间封存养老保险账户,简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打破地区间的隔离。为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接续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促使青年农民工达到缴费年限,避免退保现象的发生。

5.兴建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为青年农民工解决住房问题

我国城市住房问题较为紧张,兴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是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应将青年农民工作为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构成部分,向流动性强、暂居城市的农民工提供大量的廉租房,允许青年农民工购买经济适用房,鼓励收入较高的农民工在所在城市购买商品房。青年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对青年农民工实施有效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青年农民工定居城市的可能性,对青年农民工的城市化,将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有个别城市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较好的尝试,如宁波一些工业区专门为外来工建盖了公寓,广州个别工业区也盖起了农民工公寓,以较低的租金租给外来民工。住房问题现在已成为城市较为复杂的热点问题,因此为青年农民工提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城市的整体规划,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实施。只有政府出台有效的就业、培训、教育、住房、社保等诸多政策,并保证这一系列政策的有效实施,才能有力促进青年农民工群体的城市化。而进入2l世纪以来自上而下一系列的政策调整,正在给“人的城市化”提供有利的环境:户籍制度改革提速、农民工子女教育由所在城市负责、全民社保医保的制度不断推进和完善、职业教育受到重视等。各地区应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积极贯彻有关政策,防止政策失效与政策微效,深入全面地解决青年农民工城市化的一系列问题,从而直接推进我国新一轮城市化的进程。

注:节选自杨慧撰写的《青年农民工“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该文发表于《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农民工 对策 青年

上一篇:农民工服务中社工模式的反思与探讨
下一篇:中国青研会换届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31004号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5号 邮编:100089 编辑部:86-10-88422055

电子信箱:zgqnyjz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