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中小学阶段的课外补习现象日益凸出,家长为此投入大量金钱,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2011年9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进行了“中国城市家庭教育成本研究”。据该研究进行的全国性调查发现,扩展性支出(指基本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支出,包括补课费、各种培训班支出、课外书籍费用等),年平均费用为6031.4元,占平均总支出(8773.9元)的68.7%;扩展性支出中的63.3%为课外培训或补习费用(含家教)。课外培训或补习、课外读物、欣赏演出、参观博物馆、游学等扩展性支出构成了当前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主要内容。调查显示,其中以课外培训或补习费用最高,有76.0%的家庭为子女支付课外培训或补习的费用,平均支出为一年3820.2元,最高达80001.0元。近五成的家长认为课外培训或补习的费用花得最值,超过五成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参加课外培训或补习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有效果”。
课外补习是近几十年兴起的一个全球现象。在可查阅文献的范围之内,时间最早的关于补习教育的研究是David Lee Stevenson和David P Baker发表于1992年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对日本上世纪80年代补习教育对高中生升大学的影响进行了追踪,并提出了“影子教育”的概念。研究者指出,之所以将课外补习比喻为“影子教育”,并不是说它“隐而不见”,而是在说明它与主流教育的紧密联系。
此后,影子教育的概念被学者赋予了更多的含义。近年来对世界各地课外补习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马克•贝磊指出,“这个比喻从很多方面来讲都是很贴切的:第一,教育补习仅仅因为主流教育的存在而存在;第二,当主流教育系统的规模及状态改变时,教育补习的规模与状态也会发生改变;第三,几乎在所有的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更多地关注于主流教育系统而不是它的影子;第四,影子系统的特征不如主流系统明显”。
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当今社会在对待课外补习问题上存在着诸多矛盾。一方面是一道又一道来自于各级政府的“禁补令”,另一方面则是各种补习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扩张,甚至融资上市。家长一方面感叹孩子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另一方面又义无反顾地为孩子选报各种补习班。事实上,人们对于课外补习盛行的现象并非无动于衷。决策者、研究者、媒体、家长乃至一部分学校、教师都对这种课外补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担忧。对于补习造成的学生课业负担、家庭教育开支增加乃至由此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的争论不绝于耳。
本研究认为,课外补习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市场、社会等多重因素的问题,因此不能孤立地进行研究。学校、课外补习机构和学生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而不是单向的、被影响、被决定的关系。其外围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力量,对应着人才选拔和人力资源配置、获取利润和追求社会地位的保持与提升三种不同的需求。本文希望通过各方面因素之间以及与课外市场的关系,来探寻课外热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本研究聚焦于城市中的补习教育,样本选取范围为北京市。先前的一系列研究,包括薛海平(2006,2009)、楚红丽(2009)等人的研究表明,课外补习往往集中于大中城市。据2010年网民投票评选出的课外补习机构全国十佳名单,7所总部在北京。另一项来自百度数据中心2010年8月的调查显示,在中小学课外辅导的发展中,北京走在全国最前列。北京不仅拥有强大的培训品牌,相应也拥有全国最多的中小学课外辅导网民,占比达到两成,遥遥领先其他城市。除北京外,天津、上海和广州是中小学课外辅导网民分布最多的城市,网民占比在3%-4%之间。可见,全国对课外补习关注度最高的是北京的中小学家长。因此,可以说北京市在课外补习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注:原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题研究报告”(2012年第2号)《少年儿童校外培训机构有效管理研究报告》。
弓立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编审
高靓:《中国教育报》编辑
责任编辑:弓立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
校外补习研究系列(一):中小学阶段的课外补习现象日益凸出
【摘 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校外补习研究系列(二):课外补习:主流学校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