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期刊简介
  • 专题研究
  • 投稿须知
  •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专题研究

  • 新中国60年青年研究回首
  • 新时期共青团研究
  •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研究
  •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研究
  • 农村青年与青年农民工研...
  • 青少年心理热线

特别专题

  • 新中国60年青年研究回首
  • 新时期共青团研究
  •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研究
  •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研究
  • 农村青年与青年农民工研...
  • 青少年心理热线

组织机构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
  •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
  • 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青年运动历史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早期青年刊物介绍(4):《无产青年》(1927-1928)


【摘 要】

192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10周年纪念日,在白色恐怖下被迫停刊的《中国青年》改名为《无产青年》继续出版,团中央总书记任弼时等领导该刊编辑工作。该刊为32开本,每期20页,总发行所为无产青年社。

《无产青年》从创刊起就勇敢地站在斗争的最前沿。它以较多的篇幅报导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特别是青年在斗争中的英勇事迹,鼓舞人们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殊死的斗争。

《无产青年》注意总结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指出无产阶级只有联合农民才能夺得革命的胜利。在《无产青年》第3期上刊登了任弼时的文章《中国共产青年团中央局扩大会议的经过与意义》和署名“小毛”的文章《先锋主义和取消主义》。这两篇文章全面阐述了1927年团中央局11月扩大会议精神,严肃批判了大革命失败后团组织内部曾出现的两种错误思想,详尽地分析了这两种错误倾向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任弼时的文章指出:“有些省分的团部因为找不到出路,已经开始实现取消主义与先锋主义。这两种倾向的结果,都是根本消灭无产阶级青年运动的存在,这次扩大会议的及时纠正,这于中国革命的前途不能说没有重大的意义”,“左”倾盲动主义在党内出现时,《无产青年》第4期上刊登了任弼时的文章《对于暴动问题的意见》, 指出“‘直接革命的形势’之下,是否一切斗争皆成暴动,除暴动之外没有出路,真是‘组织与宣传工农兵的工作几乎只有暴动中有机会作’吗?这些问题我们都应有个明确解答”。还指出,“马克思说‘暴动是一种艺术’,绝对不是‘一切斗争皆成暴动’的‘无动不暴’”。“玩弄暴动的冒险主义”,“直等于革命的罪过”[1]。

很显然,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青年》对于引导青年运动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当时恶劣的政治环境下,《无产青年》无法定期出版,第1期与第2期相隔仅1周,而第2期与第3期竟相隔两个月之久,困难可想而知。《无产青年》共出版了5期,1928年1月停刊。

 

注释:

[1]中国青年杂志社编:《中国青年杂志大事记》(内部资料),1993年10月,第86页。

编撰:贾忠才

责编:胡献忠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青年 刊物

上一篇:早期青年刊物介绍(3):《中国青年》周刊(1923-1927)
下一篇:早期青年刊物介绍(5):《列宁青年》(1928-1934年)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31004号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5号 邮编:100089 编辑部:86-10-88422055

电子信箱:zgqnyjz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