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期刊简介
  • 专题研究
  • 投稿须知
  •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专题研究

  • 新中国60年青年研究回首
  • 新时期共青团研究
  •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研究
  •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研究
  • 农村青年与青年农民工研...
  • 青少年心理热线

特别专题

  • 新中国60年青年研究回首
  • 新时期共青团研究
  •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研究
  •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研究
  • 农村青年与青年农民工研...
  • 青少年心理热线

组织机构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
  •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
  • 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青年与青年工作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00-2010)(17):青年思想之青年的思想特征与组织能力


【摘 要】

一、当代青年的新爱国现象

2008年3、4月份,发生了西藏的藏独暴乱和随后的若干西方国家城市发生的干扰奥运火炬传递的事件。在这两次相连的事件中,以“80后”为主体的境内外青年,通过网络迅速自发组织起来,抗议西方国家的偏见,反对藏独暴乱,自发保护奥运火炬传递,形成了声势浩大的青年爱国行动。与1999年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01年撞机事件和2005年反对日本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引发的青年爱国行动相比,这次青年爱国行动在境内的游行规模相对较小,但却有着思想上的建树,被一些专家、学者称为“四月青年”。随着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四月青年”的称谓迅速过时。广大青年通过网络又迅速自发组织起来,既给予抗震救灾以强大声援,又以募捐、献血和组织志愿者奔赴震灾现场等形式自发参与抗震救灾,声势十分浩大,数十万、乃至百万以上的青年,以志愿者身份参加了第一线的抗震救灾活动。纵览反对藏独暴乱、自发护卫奥运火炬传递和抗震救灾这三次重大事件,参与主体同一,时间上更替继起,并有着一致的思想建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称之为“新爱国青年”现象。2008年,“四月青年”和“新爱国青年”,充分体现出新世纪青年的思想风貌和组织能力。其中,互联网对新一代青年思想特征的形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新爱国现象”中“80后”的精神得以升华

长期以来,社会对“80后”的既成看法是以负面为主,如娇惯、自私、冷漠、浅薄、懒惰、无能、不关心政治,等等,除了吃喝玩乐和想不费力就发财之外就没有别的追求。“80后”也往往认同类似看法。然而,经过这三次事件,“80后”发觉自己在精神上升华了,发觉自己是好人,自己有着吃喝玩乐和发财之外的理想主义追求,同时自己也有能力改变世界。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社会对他们的负面看法的不准确。这种精神上的升华会持续下去。因此,“新爱国青年”现象已经使社会发生了变化。明显的一个事例就是,在反对藏独暴乱和护卫奥运火炬的行动中,企业家阶层并没有采取多少行动。但在抗震救灾中,他们体验了和“80后”类似的精神升华。自此,无论是社会制度设计,还是对青年发展的评估,以及与青年相关政策的制订和修订,都必须充分考虑到青年思想特征的积极变化。

 

三、青年对西方的态度更成熟和自信

西方国家支持藏独暴乱和干扰奥运火炬传递,使西方和中国的年轻一代搞坏了关系。新一代青年通过互联网,了解到西方人对藏独的支持和西方媒体对事件的歪曲报道。在随后的抗震救灾中,不少西方国家表示了比较积极的帮助救援的态度,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抗震救灾增加了相当大篇幅的正面报道。因此,新一代青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似乎出现了一个回暖期。对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而言,著名好莱坞女明星莎朗·斯通说中国大地震是“报应”的事件的发生,以及后来她道歉——否认道歉——再道歉的反复无常,再次成为西方世界仇视中国的象征。从总体上说,新一代青年对西方的态度,经历了跌落、回暖、再次降温的变化,这对他们与西方国家建立一种比老几辈人更成熟、更自信的关系有很大的好处。

 

四、青年自组织在青年思想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新爱国青年”现象所体现出来的网络时代的青年自组织,在经济、社会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新进展,值得高度关注。首先,这种变化表现为财富与信息的结合。青年的自组织能力空前加强。在反对藏独和护卫奥运火炬的两次事件中,青年的组织行为尚未表现出与过去的明显差异。实质的差别,即真正的巨大差别出现在抗震救灾之中。抗震救灾与表达意见类的运动有着很大的不同:表达意见类运动只要解决信息传播的问题,对于实物资源没有太大的要求。因此,与抗震救灾相比,它的动员门槛要低得多。抗震救灾则需要充分的实物资源的支持,需要能够持续更长时间,因此需要更为严密的网下组织。这些要求,在汶川地震救灾中的青年志愿者则得以较好地实现。财富和信息的结合,使地震救灾中的自组织志愿者获得了相当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很可能在过去就已经存在,只是没有被看到或发现,直到此次地震才充分地展现出来。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多的人愿意参与,中国社会的自组织力量在信息、资金和组织能力上都不会遇到太大障碍,这股力量非常强大。

其次,青年究竟愿意干什么样的事情是关键。在信息、资金和组织能力不再对青年自组织活动构成太大障碍的基础上,青年的参与意愿成为了关键因素。青年究竟愿意干什么?什么样的事情才能把他们号召起来?如果要具体到某一件事情,那是不容易把握的。比如说,号召抵制家乐福得到了全国数十个城市无数青年的响应,而号召抵制外资“铁公鸡”则没有得到响应,其中不易掌握的因素有很多。然而,从长期看,青年愿意干的事情还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除了局部性的各种涉及自身利益的维权、环保等主题之外,全局性的主要是两件事——一件是社会公益,一件是爱国主义。从中反映出新一代青年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被别人承认的需求。

再次,网络带宽和行为艺术显现了在青年自组织活动中的作用。网络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给网络青年自组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近些年的发展主要是表现在带宽方面的大幅度提升。由于宽带网在中国已基本普及,网速进一步提升,使网络视频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这在过去因为网络技术条件所限,难以做到。于是,青年们自己编辑、制作的各种各样的视频,包括时政新闻、MTV等,已经在网上大行其道。其结果是:第一,进一步扩大了青年所能接触的信息量。无论是藏独暴乱、奥运火炬在海外的传递,还是四川大地震,人们都能够通过网上视频,在第一时间得到各种来源的活动图像信息,包括现场目击者用手机拍摄的画面。无论是西方国家电视台,还是国内电视台,都失去了对于活动图像的垄断权。第二,视频的普及大大扩展了普通青年自发的宣传能力。针对各种热点事件,马上就会有歌曲出来,并被配上静止或活动的画面,制作成视频到处传播。这已经成为青年在网上宣传、表达某种想法、进行动员和组织的有效手段。同时,行为艺术式的宣传、动员和组织手段,也为新一代青年所广泛使用,并且十分有效。西方支持藏独、干扰奥运火炬传递的消息一传到中国,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有人连夜设计了“爱国T恤”,并筹到了资金进行免费赠送,并通过网络把这个消息四处传播。多种款式的“爱国T恤”仍旧被不断设计出来,成为一种对于青年十分有效的宣传、动员和组织手段。另外,网上挂红心的倡议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数百万网民的响应。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利用整栋学生宿舍的一面墙,通过宿舍内有线广播网发出的指令开关寝室内的灯光,组成了一幅幅图案,形成了十分有视觉震撼力的场面。这体现出了这些年轻学生出色的团结和组织能力。

 

五、推动微博舆论的“平衡生态”建设和自净机制的完善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又称为“微型博客”或“一句话博客”。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分享、传播和获取信息的平台。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多种客户端组件的个人社区,以少于或等于140个汉字的文字或图片进行内容更新,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产生的标志是2006年在美国出现的Twitter(推特)。目前,其在全球的注册用户已超过两亿。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了中国版的Twitter——“新浪微博”,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此后,微博发展迅猛,成为我国网民一种主要的上网形式。据不同网站介绍,2011年第二季度末,腾讯微博的注册用户数环比增长59.4%至2.330亿。2011年6月底,网易微博注册用户数为5250万。8月,新浪宣布其微博用户数超过2亿。这三个微博领跑者的注册用户总数已在五亿左右。与此同时,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的微博内容已达7500万条,腾讯微博月消息量超过12亿。青年是微博使用的主力,也是利用微博积极进行信息传播和社会参与的主体性力量。2011年5月,瑞士信贷发布的新浪微博调查报告显示,18-25岁的用户占所有新浪微博核心用户的65%,学生和白领是其主要用户。其中有47.5%的用户每天上网时间超过5个小时,23.6%的用户每天上网3到5个小时。

面对“公共知识分子”和名人们在网上制造和传播谣言,一些来自诸如北大、清华理工科,或者来自海外年轻一代留学生群体的青年网民进行了自发反击,甚至形成了一定的自发组织。他们作为政府舆论监管之外的志愿者,主动站出来辨析网络不实信息并反击网络谣言。这些青年志愿者自发形成的组织,除了网络知名度较高的“辟谣联盟”、“四月青年”等,还有很多经常活动的或针对某一事件出现的组织或集体行为。比如,新浪微博上就有“张拾迈教授”、“铁路工程学家夏尔谢夫”、“力学家史帝芬金”等一组。这一组主要讽刺“公共知识分子”和一些名人对三峡大坝和中国高铁缺乏科学常识。他们编造了所谓“夏尔谢夫力”、“史蒂芬金效应”等根本不存在的所谓物理现象,形成“钓鱼帖”进行“钓鱼”,以揭露少数“公共知识分子”和名人缺乏科技知识。

正是由于这些青年志愿者对网络不实信息和造谣传谣的有效反击,在一定程度上使网民可以更全面理性地认识社会现象,也能够在相互对立的观点和思想中去进行甄别并确认自己的立场。可以说,青年志愿者对网络不实信息、网络谣言和网络传谣的反击,其实质就是网络舆论和微博舆论自我净化功能的初显,是一种自发的建立网络舆论和微博舆论平衡“社会生态”的举措。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估网络青年志愿者对网络不实信息和造谣传谣进行反击的重要性,以此为重要基础,团结这些青年微博“意见领袖”,大力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在网民中有影响力号召力的青年微博作者。同时,要积极促进微博网站建立完善辟谣机制,及时澄清和揭露谣言和不实信息,建立微博舆论平衡的“社会生态”,推动微博空间自净机制功能的发挥。

 

注:摘自《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00-2010)》,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安国启、邓希泉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责任编辑:邓希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思想 青年 发展报告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00-2010)(18):青年思想之青年政治思潮的激荡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31004号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5号 邮编:100089 编辑部:86-10-88422055

电子信箱:zgqnyjz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