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及其后,“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将日益深入,闲暇权在公民权利中的地位日渐凸显,我国经济从投资导向转型到消费导向的趋势更加明晰。闲暇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拥有闲暇的多少、如何拥有和如何使用,以及闲暇的政策保障和社会条件,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决定性要素。同时,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逐渐取代生产,服务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提高闲暇质量、提升消费水平是社会福利整体提高的明显标志。“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等农村服务业;要发展健身休闲体育,开发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发展体育用品、体育中介和场馆运营等服务;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与“十二五”规划相配套的政策已经实施或正在制订之中。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就已经指出:“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培养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2011年,《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成为我国首个以“纲要”形式颁布实施的省级全民休闲促进性文件。江苏、浙江、江西、北京、山西等地相继跟进。这些政策和措施,将进一步推进闲暇和消费社会条件和政策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在闲暇和消费整体发展的同时,国家政策和社会投入进一步注重公平,弱势青年群体的闲暇条件将不断改善。“十二五”规划提出,鼓励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注重满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促进基层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这些方针政策必将使青年闲暇活动的政策保障和社会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闲暇增多和消费升级,青年群体在休闲和消费方式上将继续开风气之先,推动休闲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创新,带动和形成新的休闲载体和消费途径。根据政策措施导向和科技发展趋势,青年群体新的休闲方式和消费方式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数字化休闲成为休闲的一种主要方式,信息消费成为消费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三网融合以及数字科技等高新技术仍将以跃进式的方式不断取得突破,逐渐将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全部串联互通的现实条件下,以数字科技技术应用为基础,以数字信息共享的方式把生活中的要素尽可能多地联结起来的数字生活模式将逐步清晰并全面推广,数字化娱乐在文化休闲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信息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二是绿色休闲和绿色消费将成为新的主题。“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2009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指出中国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因此,绿色休闲和绿色消费,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决策,也必然引导公民生活方式的变迁。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休闲方式和消费结构,“绿色消费”被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为2008年以后长时期的消费主体,也是将来社会发展和公民发展的主题。绿色休闲和绿色消费,将使消费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预防和减少安全隐患、保障消费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场所安全等与消费安全相关的问题,必将成为消费者最关切的方面。
三是个性休闲和个性消费日益流行,网购和网络团购全面增长。张扬个性是当代青年的一个显著特征,个性休闲和个性消费则是体现主体个性的最明显表征。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对中国青年消费行为的研究显示,青年群体更加关注品牌与质量,更希望通过他们购买的产品表达自己的个性。他们更喜欢在自己的个人网页上对喜欢的品牌的商标进行变形设计,并根据自己的特征与兴趣设计头像,从而彰显自己的独特性。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和在线旅行预订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全面增长。与2010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3344万人,增长率达到20.8%,网上支付、网上银行使用率也增长至32.5%和32.4%。团购成为全年增长第二快的网络服务,用户年增速高达244.8%,用户规模达到6465万,使用率提升至12.6%。2010年网络团购开始兴起,网络团购的产品供应商和消费者规模双双增长,覆盖区域由京沪等一线城市迅速扩展到二、三线城市,团购产品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由小物件转向所有物件。网购和网络团购,成为相当多消费者,尤其是25-35岁青年参与的消费革命,日益成为青年消费者追求的一种现代和时尚的消费方式。
四是青年住房需求仍持续增长。拥有住房是青年事业有成、正式进入成年和建立家庭的明显标志,青年对住房的拥有是一种刚性需求。在“十二五”及其后,青年知识分子将不断增多,这些青年日益成为社会中等收入群体(中产阶层)的重要来源;青年参加工作以及社会流动,带动了城市住房的刚性增长;进入城市的青年也将越来越多,新生代农民工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住房尤其是租房需求。青年住房需求的增长有两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购房需求依然有所增长,但购房需求逐渐回归理性,购房年龄会逐渐提高。二是房屋租赁需求会有较大增长。随着大城市的积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以及我国社会流动对青年营造的更加宽松的条件和环境,将为青年在城市范围内加速与流动性消费相适应的租赁业和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空间;加强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创造出更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益智益德的文化作品,广泛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这些措施将为青年闲暇提供更多的闲暇活动场所,有利于提升青年闲暇质量。与此同时,在大力扶植和发展青少年文化艺术事业、加强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的同时,政府和社会更加注重青少年群体在享受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和活动设施等方面的公平性。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少年、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等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适当的倾斜,并进一步拓宽青少年文艺演出、文化交流活动等的参与面和覆盖面,将弱势青少年群体纳入到青少年整体发展规划中来。在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的规划和建设上,要注意缩小市区、城镇、农村之间的差距,尤其要加强郊区的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不断提升活动设施的质量,保障城乡青少年闲暇教育的均衡发展。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并继续坚持落实本市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向青少年减免开放的措施,确保全体青少年享有同等的接受闲暇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可以预计,不发达地区、城镇农村、中西部地区、弱势群体中的青年的闲暇和消费环境将日趋优化,有利于青年闲暇和消费结构失衡问题的缓解与解决。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居民消费已步入新的周期,基本消费趋势将是持续的消费升级,消费观念从生活水平为中心转向生活质量为中心,消费内容从物质消费为主转向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为主,消费目的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转向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说,消费结构升级主要是按照“衣食—住行—健康—娱乐”的路径进行,目前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处于从“衣食”为主向“住行”为主的转变阶段。扩大消费需求、引导居民树立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观念,引导居民由单纯的吃、穿、用的消费向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扩展,由简单消费向多样性消费转变仍然任重道远。在这种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青年消费依然会走在社会的前沿。伴随着青年消费领域的不断拓宽,消费结构也将不断优化,率先向健康与娱乐阶段过渡。
注:摘自《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00-2010)》,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安国启、邓希泉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责任编辑:邓希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供稿)
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00-2010)(24):青年闲暇与消费之“十二五”及其后青年闲暇与消费的发展趋势
【摘 要】
上一篇: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00-2010)(23):青年闲暇与消费之青年闲暇与消费中的主要问题
下一篇: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00-2010)(26):青年的恋爱、婚姻与家庭之青年恋爱、婚姻与家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