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显著提高,儿童口袋中闲散资金也在增加。每年春节过后,关于儿童手中压岁钱数额的不断增加都是一个重点话题,与儿童手中的钱增加同时出现的往往是对儿童不良消费现象的报道。儿童时期是身心快速成长的关键阶段,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在这个阶段逐渐建立和清晰,也是理财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的理财教育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中国城市儿童手中到底有多少钱?他们对于金钱有着怎样的认知?家长、教师对于理财教育有着怎样的认识?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问题。只有调查清楚症状,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基于此,201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银行联合进行了“中国城市儿童理财教育状况调查”(以下简称“本次理财教育现状调查”)研究,通过对中国10个城市的调研,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数据,并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在儿童的理财教育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1.六成以上儿童每月有一定数额的零花钱
调查显示,52.5%的少年儿童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10.5%在50至100元之间,二者合计达63.0%;在他们当中,平均值约为33.40元。这表明,多数少年儿童每月零花钱大约在40元左右,每天可支配零花钱大约在1元-1.5元之间。儿童零花钱数量呈现较大差异:有4.4%的少年儿童每月拥有100元以上的零花钱,但同时还有32.6%表示自己每月没有零花钱。
就拥有零花钱的情况看,不同少年儿童群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调查显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少年儿童之间均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年龄越大的少年儿童中平常没有零花钱的比例越低,月均零花钱在100元以下的比例越高;但年龄小的少年儿童每月零花钱超过100元的比例更高。调查显示,在每月没有零花钱的少年儿童中,五年级的比例低于四年级,四年级低于三年级,五年级与三年级相差10.4个百分点;在每月零花钱为100元以上的少年儿童中,三年级的比例高于四年级,四年级高于五年级,三年级高出五年级近4个百分点。
其次,在本次理财教育现状调查的10个城市中,少年儿童每月零花钱的拥有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但并不呈现出某种规律性。具体而言,从总体上看,每月零花钱为50元以下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没有零花钱的,再次是50-100元的,最后是100元以上的,但就每一种情况在各个城市的分布看,都参差不齐,显得比较散乱。
每月没有零花钱的情况在10个城市的少年儿童之间相差最大,比例最高的是广州,为43.9%,最低的是西安,为20.8%,二者相差23.1个百分点。相差程度最小的是每月零花钱在100元以上的情况,比例最高的是郑州,为7.4%,最低的是石家庄,为2.1%,二者相差5.3个百分点。
2.随身携带的零用钱不多
从我国少年儿童财富情况看,尽管今天家庭收入不断增长,但是有近一半学生在校期间手里没有带零花钱。这一现象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儿童本身没有零花钱,其中有32.6%的儿童认为自己每月没有零花钱。二是儿童在校一般没有消费机会,不需要带零花钱。相关调查显示,没有带零花钱的学生中,城市(51.8%)比农村(42.3%)要多,独生子女(48.2%)比非独生子女(46.0%)也略高,说明城市和独生子女家长和学校监管力度要大于农村和非独生子女家长或学校,即越是有钱一族,越有可能受到格外的监管。三是儿童自身对携带零花钱意见不一。
在带零花钱的儿童中,数额主要集中分布在1元、5元、10—19元三个点上,分别为:12.9%、10.2%、9.2%。30元以上的比例很小,总共不到3%。可见,日常校园中的“大款”不多,以每班35人计,携带30元以上的大约只有1个人。在携带零花钱数额方面,农村与城市差别不大。可见,尽管城市儿童可能拥有比农村更多的个人财富,但由于学校和家庭的监管,导致他们随身携带的零花钱不多,而且大量的儿童没有。
3.近七成家长每月会给孩子零花钱
对家长的调查显示,68.8%的家长每月都会给孩子零花钱,其中54.8%在50元以下,10.6%在50至100元之间,3.5%在100元以上;但同时还有31.2%每月不给孩子零花钱。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的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家长学历越高,每月给孩子100元以上零花钱的比例也越高。调查显示,父亲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的每月给孩子超过100元零花钱的百分比为5.2%,大专/本科的为3.4%,高中及以下的为2.9%;母亲相应的百分比分别是7.2%、3.2%和3.3%;相比而言,高学历的母亲中给孩子大额零花钱的比例更高。
职业不同的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调查显示,家长所从事行业收入水平越高,每月给孩子大额零花钱的比例也越高,父亲职业为职业经理人、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的每月给孩子100元以上零花钱的百分比为5.6%,职业为国家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为2.7%,职业为技术工人、专业技师、业务员的为2.9%,职业为在基层从事生产劳动和服务工作的人员的为1.7%;而母亲相应的百分比分别是6.8%、3.4%、3.6%和2.2%;相比而言,所在行业收入水平越高的母亲给孩子大额零花钱的比例也越高。
一般而言,家长的总体收入跟其受教育程度和职业身份呈正相关,学历越高,职位越高的往往收入也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少年儿童零花钱的数量与其父母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父母的收入越高,少年儿童零花钱的数额往往也越大。
综上所述,总体上少年儿童拥有个人积蓄的比例较高,且高于每月有零花钱的比例。这表明,拥有一定数量的个人积蓄在城市少年儿童中较为普遍,但有一部分少年儿童虽然拥有个人积蓄,平常并不一定有零花钱,尤其是在年龄小的少年儿童中。
尽管如此,但在少年儿童的自我评价中,觉得自己零花钱不够用的比例却较低。调查显示,8.4%的少年儿童觉得自己的零花钱不够用,17.1%觉得刚好够用,53.3%觉得够用并有节余,21.3%觉得零花钱花不出去,后三者合计达91.6%。尽管不同性别、年龄和城市之间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有超过九成的少年儿童觉得零花钱够用,这表明,大多数少年儿童平常的零花钱基本上能满足其日常消费。
注:摘编自201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银行联合进行的“中国城市儿童理财教育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责任编辑:刘秀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
我国城市儿童的财富状况与理财教育研究(1):我国城市儿童零花钱状况
【摘 要】
上一篇:校外补习研究系列(五):课外补习盛行的原因探寻
下一篇:我国城市儿童的财富状况与理财教育研究(2):我国城市儿童压岁钱与儿童个人积蓄状况